• <abbr id="08m0e"></abbr>
    <bdo id="08m0e"><strong id="08m0e"></strong></bdo>
    <abbr id="08m0e"><code id="08m0e"></code></abbr>
    <input id="08m0e"><dd id="08m0e"></dd></input>
    <abbr id="08m0e"></abbr>
  • <pre id="08m0e"></pre>
  • <cite id="08m0e"></cite>

    追光者 | 鄧坤明 光明行

    時間:2023-03-01 16:48來源:廈門眼科中心編輯:hy瀏覽:

    【文章導讀】從小擅習二胡的鄧坤明養成了一種樸素民風的感性氣度,她能在患者面對苦難時感知深處的訴求,在醫者路上又有著自我鮮明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聽她講述每個案例,有厚實的堅定,有



    從小擅習二胡的鄧坤明養成了一種樸素民風的感性氣度,她能在患者面對苦難時感知深處的訴求,在醫者路上又有著自我鮮明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聽她講述每個案例,有厚實的堅定,有刺裂的疼痛,有振奮的情感,有熱烈的光明。似歲月音色在指尖游走,那些喜怒哀愁的情緒在眉間乘風。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敢說自己是“大醫”,但可以說這句話確是鄧坤明的寫照。廈門眼科中心眼整形科副主任醫師鄧坤明,二十多年的醫者路,她始終懷著悲憫眾生的惻隱之心,本著一生赴救的醫者品德,演繹一曲耐人尋味的曲目。
     

    01 二胡
    人,有時候也像一把二胡弓弦調整到合適的張馳度,才能拉奏出悅耳的韻律

     
     
     “不是說只有一床病人嗎?”護士長一進手術室,看到病床上躺著一個病患,另一邊擔架床上還躺著一個。一問之下,才知道擔架上是新來的鄧醫生——她,暈倒了。
    “當醫生是真苦。真累。”頭幾年剛上臨床,鄧坤明清楚地記得自己“累暈過3次”。為了能更好地實現醫生這個身份的轉變,鄧坤明加強了體質鍛煉和自我調節。現在,即便是“超長待機”,她依然能保持精神抖擻的好狀態。
    鄧坤明的母親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很小的時候鄧坤明就學會了“自己管好自己”,因為母親大部分時間都在“給人看病”和“進修學習”。那時候鄧坤明就知道當醫生很苦,“也不是很想當醫生”。但每當看有患者來感謝母親,她覺得醫生這份職業“還是受人敬重”的。
    高考那年,鄧坤明選了廈門大學的熱門專業填報,把第三志愿留給了“媽媽想要我學醫”的臨床醫學。沒想到,那時候醫學生缺口很大,“服從調劑”的鄧坤明反被擇優調劑到臨床醫學,從此走上了醫者路。
     
     
    也該是“天選從醫者”。理工科本就優異的鄧坤明學起醫來十分從容,實操技能部分對于曾是二胡老師的她來說“上手很快”。加上她勤學肯練,從醫后,鄧坤明從助手到主刀的轉變只用了“一臺手術的距離”。
    剛開始當醫生,鄧坤明把重心放在了“醫術”上。她認為只要“技術好”“會診斷”“用對藥”就是一名值得患者信服的“好醫生”。所以剛開始幾年的時間里,鄧坤明忙到“失去了思考”,根本不會考慮“為什么要從這里下刀”“為什么這個藥效果好”“為什么這個病復發率高”……
    也確實是那些年“沉迷”于技術活,成就了鄧坤明的“醫術”。她還“不止于此”,近期她又前往上海九院進修學習,向更為廣泛的眼部疑難雜癥“進軍”。
     
    進修期間,她幾乎“高頻運轉”。有一個夜班,鄧坤明為23名眼瞼裂傷的患者進行急診手術。她的手法之快,確保了所有患者在天亮前都完成了手術;她的技能之好,讓現場的患者和醫護人員都為之驚嘆。你若問她“何以精乎?”那就引用《賣油翁》的一句話來回答,“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而第二天天一亮,鄧坤明又切換到新一天的工作模式中去了。這就是鄧坤明,不斷加深自我進化,把強韌的醫者體魄鍛煉得飽滿。她就像把二胡,學會了在張弛有度間,游刃有余。
     

    02 Z形縫合法
    它延展了患者眼瞼長度,也為醫者打開了廣泛的思路。有時,給看似狹窄的人生做一個“Z形縫合”,就能打開一片廣闊的天地。

     
     
     
    眼整形,多數人認為無非就是矯正上瞼下垂、去個眼袋、做個雙眼皮這樣的手術。實則不然。
     
     
    這里所要涉及的病種還有眼瞼再造、義眼安裝、各種各樣的淚道疾病、甲亢突眼、眼眶腫瘤、眼眶骨折等等。仔細了解后你會發現,眼整形開展的手術遠超自己所認知的范圍。由于相關手術涉及耳鼻喉、口腔頜面外科、神經外科、腫瘤科、影像科等多學科,這對鄧坤明來說,只有全面掌握,才能對相關疾病做出綜合的診斷。
     
    在此基礎上,鄧坤明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設計手術方案,如提上瞼肌需要提高到什么程度;義眼片的顏色如何選擇;需要移植的眼部皮膚該取用哪一部分的皮膚或黏膜……鄧坤明打開自己記錄的電子相冊,條理清晰地陳述每個案例的病情及手術方式。她會因治好一例病患而歡悅,會因借鑒到同行的優秀術式而欣喜。

    在每一個個案中,她開始意識到醫者在實踐中思考的重要性,“思維要活,還要包羅萬象。”就拿“Z形縫合法”來說,是空間幾何的復合邏輯思維,“它延展了患者自身的眼瞼長度,也為醫者打開了廣泛的思路。”
    聊著聊著,鄧坤明卻突然哽咽,“做得不夠好的話我會很自責。”即使對各方面技能已十分有信心的鄧坤明在思考中也時常“自省吾身”。她認為,醫生當無欲無求才能更專注地服務好患者。
    “醫生是個良心活。”
    這時的鄧坤明開始學會從技術活的高塔上觀念“自心”,因為醫生救治患者,要做到問心無愧。當然醫者也不能局限于用手頭的技術活去救治患者。能用心與患者同頻感受,幫助他們將原本看似“狹窄”的人生,做一個空間的折疊,從而打開寬廣的邊界,也是一種能力。
     
    03 篩骨紙板
    人類進化出篩骨紙板來保護眼球,甚是神奇 。醫者,則在實踐中自我進化出不可思議的能力

     
     
    此外,審美素養對眼整形醫生來說,也尤為重要。這對從小就學習民族樂器的鄧坤明來說,有“一定優勢”,但審美很抽象,要不斷培養、熏陶。所以鄧坤明很注重文理兼修,在觀自心的同時她也開始思考如何用新的進化去提升“醫者價值”。
    鄧坤明遇到過一位裝了一只義眼的患者。她會頻繁地來找鄧坤明“要求手術”。幾次過后,鄧坤明發現患者已經不是單純來看病的了。經過幾番交流后,鄧坤明得知患者由于家庭因素,心理上已經扭曲了對“美”的理解。
    很多人會用對生活完美的追求來塑造自己,這只是其中一個個案,類似的患者不在少數。因甲亢突眼而抑郁的,因嚴重上瞼下垂自卑的……這讓鄧坤明深刻認識到,一名合格的醫者,要在醫者路中自我學習和進化溝通和共情的技巧。
    比如有的患者想要祛除眼袋,就要求“切掉下垂的脂肪”,但脂肪卻是人體的“液體黃金”,這就需要鄧坤明用詳盡的解釋來糾正患者的觀念;有的患者眼眶受傷后覺得并無大礙,無法理解為什么還要照CT、做B超,鄧坤明又要耐心地講解人體進化出的篩骨紙板在眼眶受傷時為什么容易出現骨折……  

    林林總總,尤其是很多患者對術后的面容外觀十分看重,這就需要眼整形醫生與患者構建雙向審美訴求。鄧坤明發現,有時幫助患者重塑他們對疾病的認知、對審美的認知,甚至是人生觀和價值觀,比治好他們的病,更重要。
    而對于一些腫瘤患者,“保命”肯定是準則。有的腫瘤患者無法接受摘除眼球的事實,摘除眼球后又害怕面對往后的人生。因此在保住命的前提下,鄧坤明在后續的眼部修復手術中,會用宏觀和微觀的思維多角度分析,并與患者溝通,為什么要取用口腔上顎或唇部黏膜、會取用多大的面積、術后恢復程度等等,她會盡全力為患者考慮更多。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這時候的鄧坤明已經不再單純思考自己的技藝還有哪里可以精進,哪塊專業知識不夠全面,更多的是用全新的視角去理解疾病,用實踐的思維去創建更多面的醫者維度。
     
     
    就像鄧坤明自己感慨,篩骨紙板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神奇的存在。同理,一名醫者也是在從醫的過程中不斷自我進化,才能更優、更強。
    后續,鄧坤明還計劃學習雕塑,她希望通過雕塑的人體面部立體造像中獲得啟發,便于更好地在思維空間里構造人體面部的立體透視結構,并使之與醫學相結合。她相信這一步的“進化”,將有利于自己日后在診斷中更具“大局觀”。
    從醫二十多年,鄧坤明相信往后自己對“醫生”的理解還能“進階”。就像二胡,雖只有兩根弦,卻能有濃重的訴說感,有時看似波瀾不驚,實已扶搖直上。
     

    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