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流傳著一種說法,近視眼的人老了不會得老花眼,其根據就是有些近視的人,到了老年不用戴老花鏡就能應付看近的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事實上,近視眼的人照樣會老花。
正常視力的人,年輕時看遠清楚,看近時通過眼睛自身的調節能力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他們40歲以后發生老花時,隨著調節能力下降,晶體變凸的能力變差,看近逐漸模糊,需要借助于老花鏡(凸透鏡)人為增加光線折射,使近處光線聚焦于視網膜上。隨著年齡的不斷上升,晶狀體1000多度的調節能力也會逐漸丟失,大概在5年丟失50至100度左右,所以老花鏡也需要及時的更換,否則看近處會越來越模糊。
“近視”能否抵消“老花”?答案是看情況。
眼近視的人發生老花后的表現與一般正常視力的人不同,因而所需要的眼鏡度數也不一樣。一般正常視力的人40歲以后開始老花,到45歲時一般老花100度-150度,50歲老花200度,60歲老花300度,70歲老花400度。但眼近視的人發生老花后所需要的眼鏡度數,要根據他們原有的近視度數而定。比如一位近視300度的人,不論他到了多大年齡,只要他的近視度數不變,那么他看遠處就一直戴著他原來度數的近視鏡,但隨著年齡的增加,比如他到了50歲,眼睛發生了200度老花,那么他看近時就應戴100度的近視鏡;而到了70歲,他看近就要戴100度的老花鏡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高度近視和超高度近視的人來說,“老花”抵消“近視”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高度近視的人在出現老花眼后,由于自身眼睛的調節能力變弱,很有可能看近看遠都不清楚,需要準備兩幅近視度數不同的眼睛矯正屈光的問題,有時候需要配一副近視鏡和一副老花鏡。雖然近視度數看似變淺了,但是高度近視可能導致的孔源性視網膜脫落的風險并沒有減低。
近視患者,年輕時看遠不清楚,看近時不需要或者較少使用眼睛的調節能力即可看清楚;而他們40歲以后發生老花時,近視患者由于本身眼球折射力就高于正常,或眼球長于正常,所以近處某特定位置的光線不需要使用調節能力,即可通過眼球折射,正好聚焦于視網膜上,但是由于人眼調節能力下降,晶體變凸能力變差,近處物體前后移動時就不能聚焦了,此時同樣需要借助于老花鏡才能聚焦。
所以,當看遠處時,你就要戴上近視眼鏡;當看近處時,你就需要戴上老花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