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文章導讀】廈門眼科中心成立以來,2008年1月成立了眼庫,并正式成為衛生部、教育部認可的國際標準器官捐獻協
廈門晚報2012-5-21
他生前的愿望是當動力學家,他常跟媽媽說,“我想做一輛時空穿梭機。”田皓洲被疾病折磨太久,5月17日凌晨4點35分,這個8歲的小男孩因為患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X-連鎖慢性肉芽腫,出現曲霉菌全身性擴散、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心跳停止。
在他離世前幾小時,備受煎熬的父母決定將他的遺體及眼角膜捐出。
打完安定針后,他慢慢進入睡眠狀態,眼睛堅持只是半閉著,卻一直在流淚。三個多小時后,流干眼淚的他離世了,眼睛才完全合上
離世前,他被病痛折磨得好多天無法入睡。護士半夜去查房,經常看到他睜著眼睛,痛得咬牙,可是始終不喊一聲疼,他偷偷告訴護士,“我怕驚擾到已經那么勞累的媽媽。”
5月16日晚上,已經被病痛折磨得連續二十幾個小時無法入睡的皓洲實在受不了了,央求醫生:“叔叔,你能不能給我打一針安定讓我睡會?”醫生開始時不同意,后來,實在不忍心,才給他注射了較溫和的藥劑。
護士要打針時,他預感到自己即將離開,又不愿接受注射,“不要!媽媽,我不想離開你。”已經沒力氣說話的他把手搭在媽媽的脖子上問:“我們是不是要分開了?媽媽,對不起。”
打完安定針后,他慢慢進入睡眠狀態,眼睛堅持只是半閉著,卻一直在流淚。三個多小時后,流干眼淚的他離世了,眼睛才完全合上。
爸爸田偉說,皓洲是一個陽光、有愛心、懂得感恩的孩子,“我們希望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捐出遺體,相信也是孩子的心愿。”
即便心里充滿恐懼感,也只對父親輕聲說了一句,“那么奇怪的床。”20多分鐘,他一動不動,連醫生都驚訝他的控制力
2009年,皓洲被確診患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在他住院接受治療的3年多時間,他從不哭鬧。腿要是疼了,他就說是腿不聽話,還要求媽媽,“媽媽,給我用力打它!它不聽話,打到它聽話為止!”
病痛讓皓洲早熟,懂事得讓人心疼。6歲時,爸爸帶他去醫院做磁共振檢查,起初醫生擔心他年齡太小,躺在上面會動,不愿給他做。可是,爸爸告訴他,“你生病了,必須做檢查。”叮囑他躺在床上不能動,否則檢查影像模糊了,又得重新做。他點點頭,即便心里充滿恐懼感,也只對父親輕聲說了一句,“那么奇怪的床。”在做檢查的20多分鐘里,他一動不動,連醫生都驚訝他的控制力。
他在上海住院期間,有時一天要打十幾瓶點滴,靜脈血管變得非常脆弱,針頭都很難扎準。一名護士長給他打了一次針后,實在下不了手,不肯再打。他發現后,每次護士給他打完針,他就掏出一顆巧克力或者一瓶奶茶,對著護士招手說:“阿姨,來。這個給你,謝謝你哦!”
離世前幾天,兒科主任去查房,他突然對主任說“對不起”。主任很訝異,問他為什么。他回答:“阿姨,前幾天你讓我用氧氣罩,我跟你生氣了。現在,我知道是為我好。對不起哦!”主任聽完,再也忍不住眼淚。
媽媽讓他長大當醫生,他說要當動力學家,想做時光穿梭機
皓洲很喜歡看火車,老鐵路木棧道就從他家租住的樓下穿過。每當爸爸提議看火車頭時,他就特別開心,跟著爸爸沿著木棧道走,一路興高采烈。
他喜歡與動力有關的東西,連做手工,都鐘愛跟動力有關的小風車。住院時,不能坐起來,他就躺在病床上,用紙板、剪刀做各種各樣漂亮的風車屋,再送給小病友們。
媽媽曾問他,“你經常生病,‘長大以后當醫生好了。”他搖搖頭,“我想當一個動力學家,我要做一個時空穿梭機,那樣就可以載大家到另一個時空去看看。”
皓洲懂禮貌,有愛心,也不計較,走到哪都討人喜歡。就連醫院的保潔阿姨也對他念念不忘,經常特意從家里給他帶燉湯。
2009年上半年,皓洲在艾迪兒創意幼兒園中班就讀了一學期。他有一輛黃色的推土機,是合金材料制作的,同班的一個小朋友很喜歡,提出要交換玩具,皓洲馬上答應。后來,是那名同學的媽媽主動找皓洲的媽媽說,交換的玩具太貴重了。
住院時,一次,他聽到媽媽和人聊天時談到一個農村的小病友,他懇求媽媽,“他家里條件不好,幫我把那個新買的電動塔吊郵寄給他吧。”
還有一次,一個小病友吃完了皓洲給的巧克力,又吵著要。皓洲叫媽媽把小病友的玩具車拿過來,偷偷抓起一把巧克力塞進玩具車后,朝小病友說:“車開回去咯。”小病友打開車蓋一看都是巧克力,開心得不得了。
長時間住院治療,皓洲只上了半年幼兒園。可是,他會看書看報。醫生問他:“洲洲,你沒上學,怎么這么厲害呀?”他一臉得意:“我是自學成才的!”
爸爸說,他善于主動學習。有一次,他突然問爸爸:“爸爸,日耳又念什么?”爸爸一看,原來是對面墻上有一個“最”字。他喜歡玩益智小游戲,爸爸就教他怎么玩電腦,皓洲還會用拼音打字。
他羨慕其他小朋友,對媽媽說:“要是我不生病,就可以跟他們一樣去上學了。”
他還是個淘寶小達人,常常上網給自己買玩具。離世前幾天,喜歡拼裝的他從網上淘回一個可拼裝的收音機。已經沒力氣拼裝,他就讓媽媽幫忙把元件取出來,指導媽媽將元件對準套口摁下去,收音機不到一個小時就拼好了,還能接收不少頻道。
【新聞背后】
父母相信這是皓洲的心愿
皓洲離開前幾小時,田偉獨自站在病房外的走廊,腦海中突然迸出一個念頭:在皓洲離開后,捐出他的遺體和眼角膜。
有這個念頭不是偶然,皓洲患病幾年,田偉和妻子帶著孩子在上海、廈門等地奔波求診,把房子賣了,幾乎傾盡所有,還是沒能留住孩子的生命。他發現,目前,醫學對免疫病治療能力有限,很多家庭和孩子正承受著同樣的痛苦。
他先找醫生商量,希望在皓洲離開后,把遺體捐出用于免疫學研究。他向妻子提出想法時,妻子同意捐獻眼角膜,不愿捐出孩子的遺體。她不忍心,也舍不得,讓孩子在離開后還要遭受一次痛苦。
田偉勸慰妻子,我們常常教育皓洲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幫助別人的人。“他還這么小,不能為社會做什么大貢獻,但他可以為這個社會留下點什么,我們可以把他的快樂和堅強帶給別人。”
妻子被他的話打動了,含淚同意,她想起,皓洲常常對其他小病友說,“祝你早日康復哦。”她相信,這會是皓洲的心愿。
后來,田偉了解到目前廈門接受的遺體捐獻主要是用于人體解剖教學與科研,尚無條件進行免疫學研究。這讓他猶豫了,與捐出兒子遺體的初衷不同,捐獻遺體的意義就打了很大一個折扣。
他跟工作人員說,再讓我考慮考慮。到底考慮了多久,他已回憶不起,可夫妻倆都決定,捐出孩子的遺體。他對妻子說:“與其化為塵埃,不如為社會做點貢獻。”
田偉說,孩子走了,懷念的方式有很多種。以后,他要用自己的能力,多做一些慈善,幫助其他生病的孩子。
【相關新聞】
捐出的眼角膜讓兩人獲光明
5月16日午夜,廈門市接受角膜捐贈的指定單位——廈大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從田皓洲身上取下兩枚眼角膜。經檢測確定無傳染病因素后,于5月17日將其移植給了正在焦急等待角膜的兩名患者:15歲的小雅和外來務工人員游先生,使他們重新看見了精彩的世界。
15歲女孩患急性圓錐角膜術后視力恢復至0.6
小雅今年15歲。半年前,她發現右眼明顯出現視力下降的癥狀,看東西越來越模糊。兩個星期前,她的右眼出現看東西會變形的癥狀,直的筷子看起來是彎的,路邊的樓房看起來是斜的危房,眼睛怕見光,還不時疼痛。
小雅從晉江來到廈門眼科中心檢查。眼表與角膜病專科主任吳護平發現她的右眼角膜中央部位凸起一塊,像圓錐一樣,角膜中央出現了明顯的水腫混濁,同時還出現不規則散光。可怕的是,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急性期,是急性圓錐角膜,吳主任說,必須立即進行角膜移植才能保住視力。
等待眼角膜捐獻只能碰運氣,度日如年的小雅和媽媽內心百般焦急。“5月17日,吳主任突然通知我們準備接受角膜移植手術,我們激動得都快跳起來了。聽說很多人都要等幾個月甚至半年才有可能得到一枚角膜,本來我們都不抱希望了。”小雅母親說。小雅的手術很成功,現在視力達到了0.6,小雅全家都特別感謝田皓洲。聽說田皓洲才8歲,小雅母親忍不住替田皓洲的父母心疼,“換成我,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決定。我謝謝他們!”
右眼角膜有白斑為新角膜已等待4個月
得到另一枚角膜的患者是一名四川來廈的務工人員游先生。幾年前,40多歲的游先生在田里干農活時,不小心讓玉米葉子劃到右眼,導致真菌性角膜潰瘍,經過治療,眼睛保住了,可角膜中央留下了綠豆大的白斑,像一層薄膜一樣,剛好擋住了瞳孔,視力受到嚴重影響。
半年前,游先生從老家來廈打工,可是招聘的人一看他的眼睛就立馬拒絕了他,連試了五六家工廠都是這樣。不得已,游先生來到廈門眼科中心,希望能夠治好右眼。為了找到合適的眼角膜,游先生已經等待了近4個月。
5月17日,吳護平主任利用田皓洲的另一枚眼角膜為游先生做了眼角膜移植手術,他的右眼瞳孔上的白斑被去掉了,換上了新的角膜,視力恢復如初。
>>>鏈接
廈門眼科中心實現角膜移植近7000例
吳護平介紹說,目前我國因眼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約有400萬人,角膜的年需求量約在30萬枚到50萬枚。但由于眼角膜資源稀缺,每年只能進行不到5000例眼角膜移植手術,不少人因為沒有合適的角膜材料,只能面對失明。
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