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不舒服 可能是驗光不準確
時間:2015-08-21 11:33來源:廈門眼科中心編輯:huang瀏覽:
【文章導讀】對普通近視人群來說,現在配副眼鏡是分分鐘的事兒:驗光選鏡片挑鏡框就行啦,尤其是驗光這個環節,不用自己費一點心。其實,驗光是配鏡最有技術含量的環節,驗光準確與否也與
對普通近視人群來說,現在配副眼鏡是分分鐘的事兒:驗光—選鏡片—挑鏡框就行啦,尤其是驗光這個環節,不用自己費一點心。其實,驗光是配鏡最有技術含量的環節,驗光準確與否也與眼鏡佩戴是否舒服有著最直接的關系。你知道醫學驗光相比常規驗光有哪些優勢嗎?你知道有人假裝近視要怎么鑒別嗎?讓廈門大學附屬眼科中心的專業驗光師談一談驗光那些常識吧。
驗光這件事,還真不是誰驗都一樣!
醫學驗光的優勢:準確客觀
配一副眼鏡,常規驗光還不夠,有必要動用“高大上”的醫學驗光嗎?眼科中心醫學驗光部主任、高級技師傅鷺鑫肯定地說:有。
因為,醫學驗光是由有眼科臨床知識和眼視光知識的眼科醫生、視光師操作,根據患者的眼部檢查、屈光狀態、眼位、調節力、視功能、年齡、職業、用眼習慣等十幾項診斷指標而給出的科學處方。常規驗光多使用電腦驗光儀、鏡片箱、視力表;醫學驗光不光使用這些設備,還包括綜合驗光儀、檢影鏡等,特殊病人還需做其他檢查。常規驗光矯正視力;醫學驗光矯正視力減少視疲勞,穩定視力,減少電腦終端綜合征的發生,不僅看得清,還要看得舒服、看得持久。
如果一個人視力正常,卻假裝近視,瞞不過醫學驗光的綜合驗光儀。傅鷺鑫說,如果患者有“偽弱視”的嫌疑,驗光部醫生馬上就進入鑒定程序,用綜合驗光儀上的功能檢查鍵,5分鐘內就能對被檢查者是否近視得出正確客觀的結果。曾經有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說自己看東西看不清,父母很著急就帶他到眼科中心配鏡。傅主任為他進行了醫學驗光,發現小男孩的視力正常,并沒有近視。這是怎么回事呢?傅主任向這對父母了解到,他們平日都在外地工作,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于是意識到,這是孩子在“裝病”,以向爸爸媽媽尋求關注。傅主任說,這種“偽弱視”多見于 7~12歲的少兒。他們假裝近視,部分是為了引起父母關注,還有一些是覺得戴眼鏡時髦好看。“孩子的眼睛沒有毛病,這種做法也應該被理解,家長應當多關注孩子的需求,進行正面引導。”傅鷺鑫說,醫學驗光的準確客觀,能降低患者主觀意愿可能造成的驗光不準確。
專業驗光師使患者受惠
醫學驗光要具有高精、高成本的綜合驗光儀,其次對驗光師要求嚴格,必須是熟知臨床眼科和眼視光學知識的眼視光醫師。傅鷺鑫指出,醫學驗光是一個動態的、多程序的臨床診斷過程。先是視光醫師要了解病人病史,常規眼部情況及全身的一般情況,因此,必須由專業的視光醫師進行操作,在多個處方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處方。患者如患眼病,才能在早期就發現病情的“苗頭”。“專業決定水平,專業素養強、整體水平高的驗光師才能讓患者受惠”。
曾經有一位17歲的男孩前來就醫,他近視度數不高,但看東西重影已經有三四年了,在幾家醫院就診都沒能查出病因。傅鷺鑫通過綜合驗光儀的檢影功能,判斷他可能是早期圓錐角膜,在做了進一步的檢查后確診。圓錐角膜是以角膜擴張、中央變薄向前突出,呈圓錐形為特征的一種眼病。在戴上了圓錐角膜鏡片(RGP)后,該患者的視覺體驗明顯提升。以800度的散光為例,佩戴框架眼鏡矯正視力只能達到0.15;而戴上圓錐角膜鏡片后,矯正視力可以達到0.6,實現視覺質量質的飛躍。
眼鏡加工也不容忽視
醫學驗光結束后,還需要眼鏡加工環節,才能將配鏡處方變成一副合格又舒適的眼鏡。傅鷺鑫表示,加工一副眼鏡必須經過鏡片表面質量檢查、屈光度確認、加工中心定位、割邊、調校、檢驗等多個步驟,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有偏差都會最終導致眼鏡成品佩戴不舒適甚至不合格。而眼科中心選用的進口磨邊機,以減低因手工割邊而產生的誤差,同時配備了相應的檢測設備,優化了加工質檢流程,使得眼鏡合格率相對提高。
一次,有位近視925度、散光175度的患者在眼科中心進行醫學驗光后,向醫生討要處方,到外面的眼鏡店里自行加工眼鏡。眼鏡做好后,這位患者為自己的“機智”沾沾自喜,戴上眼鏡后卻發現不僅視物不清,還眩暈得很難受。本來佩戴眼鏡后能達到1.0的矯正視力,戴上新配的眼鏡卻只剩0.6了。眼鏡店推卸責任,這位患者只能到眼科中心討要說法。眼科中心驗光部醫生再次為他進行了醫學驗光,認定前一次驗光結果是準確的,再將這位患者新配的眼鏡送去檢驗,結果真是“大跌眼鏡”:眼鏡店配的眼鏡將患者的瞳距弄錯了,而且是錯得離譜。患者的瞳距本來是62毫米,而眼鏡的瞳距卻做成了67毫米,遠遠超過國家規定正負2毫米的標準誤差范圍,戴上后出現各種不適也就不足為奇了。
傅鷺鑫打了個比方,驗光處方就像醫生為病人開具的藥方,而眼鏡加工就好比按處方配藥。處方再好,抓錯了藥,不僅治不了病,還可能加重病情,所以高質量的眼鏡加工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建議大家,在注重醫學驗光的同時,也別忽視了眼鏡加工這一同樣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