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趙桃芳老人通過廈門眼科中心設立的“公益基金”做了白內障手術,正在接受術后復查
8月25日,由中國行業報協會新聞攝影專業委員會、華廈
眼科醫院集團主辦的中央媒體及行業媒體走基層活動,走進廈門華廈眼科醫院集團總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
由22家中央及行業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參觀調研了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五緣灣新院區,真切感受了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始終堅守“不論富貴貧窮,都要服務好每個病人,讓每個人都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的企業使命來用心服務病患。活動期間舉辦了“踐行公益·愛心有我”主題座談會。
華廈眼科集團董事長蘇慶燦在致辭中表示:“讓更多人擁有眼健康,是我們不變的初心。這些年來,我們秉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始終倡導集團‘誠信守法’、員工‘愛崗敬業’,致力實現‘病人滿意、員工滿意、同行認同、社會認同、政府放心’的多贏目標”。
華廈眼科的發展,離不開一支大醫精誠、甘于奉獻的醫療隊伍。多少個節假日,甚至除夕夜,當別人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他們依然堅守在臨床一線。像“眼外傷急救隊”,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隨時待命;小兒眼科,同樣全年無假日。還有吳國基業務院長,曾一邊綁著繃帶,一邊堅持給患者看病。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蘇慶燦從接手華廈眼科開始,便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還要從2003年說起。當年8月,經廈門市政府批準,廈門眼科中心面向國內外公開進行改制招標,蘇慶燦積極參與投標,成功入主廈門眼科中心。面對國內外巨大的醫療服務差距,他認為,社會辦醫可以競爭促進服務,用質優的醫生,用精良的設備,一定能為群眾提供好的診療服務,成為公立醫院的有效補充,中國的醫療改制也可以做得很好。
蘇慶燦成為了廈門公立醫院改制中“先吃螃蟹的人”,在當時“一切以醫生為中心”的大趨勢里,他克服重重阻力,把醫生的診室改小來擴大候診區、設立醫院客服中心、實行24小時熱線咨詢,同時進行病人滿意度調查、把服務由院內延伸到院外……盡管改革過程是艱辛的,但在堅守下,改革獲得成功,廈門眼科中心逐步從一家區屬二級醫院發展成為國家三甲醫院、廈門大學附屬醫院,從一家單體醫院發展成為擁有53家醫院的大型眼科醫療集團,發展速度和成績令人矚目。
民營眼科醫院的競爭核心就是人才的競爭。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副總裁張昊志向記者介紹,華廈眼科打造了健全的人才培訓和科教體系,通過不斷完善的規范化、標準化臨床培訓管理,提高臨床醫務人員的診療業務水平;利用特設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教學平臺,進行顯微手術技能培訓,從而不僅為自身企業發展儲備人才,也為我國乃至世界眼科發展貢獻力量。
“培訓中心使用與人眼結構相似的豬眼為假體,可以滿足學員對眼前段和后段包括角膜眼表手術技術、白內障手術技術、玻切手術在內的眼科顯微手術訓練需求,讓年輕醫師積累更多的手術實操經驗。同時,針對邊遠山區的診療條件不足,專門安排眼科專家送業務下鄉,在山區當地進行診療服務和培訓。特別是由華廈眼科發起的‘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已覆蓋我國19個省市,安排52名醫師學員進入培訓基地,并完成了專業學習。”張昊志說。
華廈眼科熱衷公益事業。據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副總裁、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執行院長李曉峰介紹,多年來,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始終熱心公益事業,成立公益基金。每月定期舉辦義診活動,為來自我國各地、城市和農村的貧困患者進行義務診療。義診足跡遍及我國,最遠抵達西藏、寧夏等偏遠地區。曾受中國駐外國大使館邀請,先后8次前往緬甸、尼泊爾、柬埔寨等國家開展慈善光明行,為國際光明事業貢獻力量。
華廈眼科在蘇慶燦和其專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用匠心打造醫療質量,用恒心提升醫療服務,用愛心感動諸多患者,在慈善公益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未來,一定會成為百姓信賴的“百年華廈”、“百年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