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
視網膜病變ROP(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是發生在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的眼部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
ROP有哪些危害?
ROP可能導致視網膜出血、視網膜脫離,嚴重者可導致失明、眼球萎縮,是目前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包圖網
導致ROP產生的因素有哪些?
致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與早產、視網膜血管發育不成熟有關。此外,早產兒的搶救需要用氧,而過多氧氣又是ROP致病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出生孕周和體重越小,ROP發生率越高。
早期做視網膜篩查什么好處?
ROP較早出現在矯正胎齡32周左右,早期篩查和正確的治療可以阻止病變的發展,挽救孩子的視力。
ROP分期
1期
大約發生在矯正胎齡34周,在視網膜顳側周邊有血管區和無血管區之間出現分界線。
2期
大約發生在矯正胎齡32-40周,分界線隆起呈嵴樣改變。
3期
大約發生在矯正胎齡32-43周,嵴樣病變上出現視網膜血管擴張增殖,伴隨纖維組織增殖。
4期
由于增殖發生牽拉性視網膜脫離。
5期
視網膜發生全脫離(大約出生后10周),病變晚期可繼發青光眼、角膜變性、眼球萎縮等。
每一個早產兒都需要做ROP篩查嗎?
1.出生體重<2000g或者出生孕周<32周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需要進行篩查,隨診至周邊視網膜正常血管化,無閾值病變者隨訪至矯正胎齡45周。
2.對患有嚴重疾病或有明確較長時間吸氧史,兒科醫師認為比較高危的患兒也需要進行篩查。
什么時候開始做ROP篩查?
初次檢查應在出生后4~6周或者矯正胎齡31~32周開始,根據檢查結果定期復查。
ROP篩查對孩子傷害大嗎?
ROP篩查可以說是無創性的客觀檢查,只不過檢查過程中需要把孩子眼皮撐開,孩子會哭鬧,檢查過程中需要一位家長配合操作,固定住嬰兒的頭部,有幾點以下注視事項:
檢查前一小時需要禁食禁飲,以免因為哭鬧嗆咳導致窒息。
檢查前需要點散瞳眼藥水,等待瞳孔散開,需要1~2小時,散瞳的作用是暫時的,4~6小時后藥效消失。
檢查時須使用開瞼器撐開上下眼皮,會短暫引起患兒不適,產生的皮膚壓痕會很快消退。
檢查后少部分孩子可能出現眼球結膜紅色出血點、角膜擦傷、結膜炎等并發癥,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眼藥水,一天2次,連續3天。
家長需特別注意的是,由于檢查需要散瞳準備時間(約80分鐘),如果需要檢查請盡早至檢查室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