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羅順榮副主任的門診見到了小雨,她提著一袋子的病歷本,疊起來足有10公分厚。她告訴我們,在兩個月前,她參加公司組織的體檢,發現自己視力有所下降時,是怎么也想不到,在之后,她會在自己身上先后知道兩種以前從未聽過的疾病。
小雨的病歷本
一、體檢,問題初現
小雨今年25歲,剛開始工作1年。兩個月前,小雨發現自己有點看不清,剛好遇到公司組織體檢,她就去檢查了一下視力,檢查結果顯示,小雨的視力對比不久前下降非常多。體檢的人員提醒小雨,她的視力下降程度不符合近視加深的正常范圍,建議小雨再去醫院檢查一下。
小雨隔天就去了當地的醫院。
當地醫院做完眼前節檢查后,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懷疑小雨是眼底視神經的問題,為她做了VEP檢查,結果VEP峰幅的確有下降,因此給小雨下了診斷為視神經炎。
“然后我就做了激素治療。”小雨對我們講訴道,“但我半個月后在北京醫院復查時,那邊醫生卻說我眼底沒有問題,是有圓錐角膜。”
二、復查,發現誤診
小雨告訴我們,她當時也沒想到,因為之前檢查的醫院從來沒和她提過圓錐角膜,她也只是因為VEP的檢查單丟失才重新去做的檢查,結果卻這樣讓人意外。
羅順榮副主任向我們解釋到,圓錐角膜是一種角膜中央會不斷向前凸起的疾病,病情發展過程中會導致視力快速下降、散光加大。
隨著圓錐角膜的發展,角膜會變成明顯的圓錐形狀,但小雨的圓錐角膜并沒有特別典型的癥狀,從角膜上不能看出異常,因此需要通過圓錐角膜的相關檢查,如角膜地形圖和角膜生物力學檢查,才能確定。
羅順榮副主任也借此提醒到:圓錐角膜早中期的表現僅為近視、散光的增大,極其容易被忽略,但發展到后期,角膜會越來越薄,會出現角膜水腫、破裂,甚至導致失明,因此在早期出現近視散光快速增加等類似癥狀時,就應該檢查角膜地形圖確認。
三、治療,意外體驗
小雨重新回憶起之前的診治經歷,確定此前的檢查中并沒有圓錐角膜的檢查,羅順榮副主任為她完善了相關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雨左眼還是圓錐角膜初期,但右眼已經是圓錐角膜的完成期,左眼角膜厚度為489μm,而右眼僅剩下382μm。
治療刻不容緩,羅順榮副主任建議小雨馬上進行角膜交聯的手術,通過手術,增加角膜的強度,阻止圓錐角膜進一步發展。
但一聽到手術,小雨難免緊張,為了緩解小雨的緊張情緒,羅順榮副主任詳細的為小雨解釋了角膜膠原交聯手術是什么,以及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在羅順榮副主任的詳細解說下,小雨終于放松了下來。
第二天,在羅順榮副主任過硬的專業技術操作下,小雨的手術快速且順利完成,全程僅用了20多分鐘,小雨也笑著說到:“怎么感覺上一秒還在跟主任說笑,下一秒就告訴我手術做完了。”
小雨術后適應良好,但仍讓羅順榮副主任感到惋惜的是,小雨并不是在圓錐角膜早期就前來治療,她的右眼發展到完成期,已經對視力造成了一定損傷,角膜交聯手術雖然能有效阻止圓錐角膜繼續發展,但對于視力提升的作用有限。
羅順榮副主任從事眼科臨床工作十多年,對于圓錐角膜的診治有著十多年的豐富經歷和成熟經驗,她說到,像小雨這樣錯過治療時機的患者并不在少數,尤其是青少年學生。
青少年本是圓錐角膜的高發人群,但由于這個年齡段多是學生,基本家長都會先入為主的判斷為近視,因此常延誤治療時機。
作為省內優先開展圓錐角膜交聯手術的醫生,困擾羅順榮副主任的從來都不是專業技術、手術技巧,如何提高大家對圓錐角膜的重視也是羅順榮副主任一直關注的重點。
廈門眼科中心成立圓錐角膜工作室的工作之一就是科普宣教,提高大家對圓錐角膜的認識,作為圓錐角膜工作室的骨干成員,羅順榮副主任表示自己也將在診治患者的同時,通過科普直播、公益講座等為大家普及圓錐角膜。